大公网内蒙古频道2月26日(记者 薛萍 实习记者 赵雅君)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潘刚代表伊利集团参加表彰大会。
图片来源伊利官方微信
潘刚表示,“这份荣誉,是对我们过去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这份荣誉,离不开所有伊利人对企业文化的践行和在工作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作为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我们联结着14亿消费者和数百万农牧民,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信赖与支持。我们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心怀感恩,积极回报社会、反哺社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健康食品,还要带领农牧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如今,我们国家如期实现了全面脱贫,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所有伊利人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展现担当作为,行善利他,善尽社会责任,以产业兴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而共同奋斗!”
产业扶贫:让贫困地区富在产业链
脱贫之策在产业,产业壮大看龙头。多年来,伊利集团围绕潘刚提出的“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十六字方针,将产业扶贫作为整个集团扶贫体系的重中之重,在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陆续投建产业基地,探索出了“产业基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度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0%以上。
2019年,伊利集团党委组织了10个党支部与土默特左旗10个村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围绕产业扶贫兴农、技术扶贫兴农、文化扶贫兴农开展了帮扶与共建。2019年联合产业链供应商收购青贮3万余吨,还在市场价基础上额外增加20元/吨作为扶贫补贴,为10个结对村农户创造收益约1000万元。
2019年底,伊利在土默特左旗境内倾力打造“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建成后,仅核心启动区预计就将带动至少2400亿元的产业链经济贡献值,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6万个。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伊利不仅直接助力土默特左旗精准扶贫,又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019年,土默特左旗全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与奶牛养殖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
土默特左旗的脱贫攻坚,仅仅是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样板。伊利深入“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注重在甘肃武威、宁夏吴忠、河北张北、黑龙江林甸等地的产业布局。
在甘肃省典型的“插花型”贫困县武威市凉州区,伊利投资约21亿元建设“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项目”,辐射带动相关产业6000人就业;在宁夏脱贫主战场之一的吴忠,伊利从2010年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建厂,精准帮扶当地6000家养殖户;在国家级贫困县黑龙江林甸,伊利投资约23亿元建设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最大的高端液态奶生产基地,年均纳税额近1.8亿元,新增就业约3000人。
“近年来,林甸县依托伊利集团入驻,大力发展乳制品行业,不仅逐步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更成为乳业大县,乳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完全是伊利拉动的。”谈及伊利给林甸带来的改变,林甸副县长田大文感慨万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乳业横亘一二三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伊利产业基地涉及业务范围广,既能够为当地提供新增就业岗位,还可以带动当地新增奶牛饲养数量、新增饲草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发展包装产业、扩大交通运输规模等,通过全产业链的建设发展,带动区域内整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基地周围群众广泛性脱贫。伊利已经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对此评价说,伊利提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的扶贫思路,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帮扶对象有机纳入企业产业链,推动实现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进而实现双赢的做法,决定了这一模式具有实现高质量脱贫所应该具有的精准性、持续性。可以说,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是中国企业推进高质量脱贫的一个创新典范,也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优秀解决方案,对实现可持续脱贫贡献了中国智慧。
营养、教育扶贫:助力全面脱贫可持续
安占国,是一位伊利基层员工,他每月定期2次完成对土默特左旗31所学校1.2万多名小学生的全覆盖走访任务,全年配送学生奶达8.6万多件,一年下来走了1.9万多公里。所有这一切努力,都是为让孩子们喝上牛奶,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对孩子和贫困群体健康的关注,是伊利脱贫攻坚精准发力的一个具体体现。伊利集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机构推出“伊利营养2020”精准扶贫项目,通过营养调研、健康教育与公益捐赠等多种形式,全面聚焦伊利产业基地周围贫困地区人口的营养与健康改善。
截至2020年底,“伊利营养2020”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累积投入超8000万元,60余万儿童从中受益。
从贫困群众最急需的项目出发,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伊利的营养关怀。伊利持续开展“D20中国小康牛奶行动”“国民营养行动计划”“伊心为你——贫困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等活动,其中,“金领冠母爱计划”向凉山地区母婴阻断家庭0-1岁的孩子,免费提供价值645万元的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
孩子的成长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全面脱贫”目标的可持续。为了让更多孩子享有丰富而有质量的科学教育,伊利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推进“伊利未来公园”公益项目,累计投入并使用资金480万元,促进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成长与进步,致力于用科技连接世界儿童。
“四大联结”:善始善终 接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以来,伊利希望发挥产业链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等手段,打造现代化牧场,全方位提升乳业上游水平。目前,伊利首创的“四个联结”——技术联结、产业联结、金融联结、风险联结机制,有效解决农牧民“技术弱、融资难、风险大、转型慢”等问题,为保证原奶品质、提升奶源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年起,伊利集团积极联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通辽市等盟市,打造多个集牧草种植、奶源基地、饲料基地、加工基地建设等“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集群项目,带动当地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乳品加工和物流、包装等辅助产业,实现产业集群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应。
在金融扶持方面,伊利陆续推出“青贮贷”“牧场贷”等多种金融产品,帮助数千户农牧民解决融资问题。2020年,伊利开通绿色通道,为牧场提供融资约69.58亿元。2014年至今已累计为牧场提供融资扶持达185.46亿元。伊利还与政金企三方共同签署了《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合作备忘录》,通过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等资源,共同解决制约奶业产业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发展的障碍。
邯郸市肥乡区是河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区,2014年,牧场主谢利波转业回乡后把乡亲们一家一户散养的奶牛集中起来建牧场,但受制于资金、技术与管理等因素,牧场单产水平迟迟无法突破30公斤。伊利从技术、管理与资金方面给予牧场全方位支持,开启了淼潽牧场的腾飞之路,奶牛单产从31公斤迅速升到35公斤,牛奶品质指标也提升了。“饲喂成本降下来,奶牛单产提上去,里外里算下来,一年增收300万。”提及增收致富,谢利波笑逐颜开。
2020年,伊利连续3次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扶贫优秀案例”。中国社科院教授钟宏武表示,“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不仅实现了乳制品行业的精准扶贫,也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启航之际,伊利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扶持上游奶业,给予上游奶业资金支持、技术服务支持、良种奶牛支持、饲草种植支持等多项重点扶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为在“十四五”期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伊利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向祖国、向人民、向时代交上一份稳中求进、共同发展的满意答卷,让产业旺起来、农民富起来、环境美起来,助力乡村振兴落地有声。(胡可璐)